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安福特 >> 长安福特选择 >> 正文 >> 正文

陈安宁退休福特中国从此更福特

来源:长安福特 时间:2024/8/14

撰文|温冲 编辑|杨铮

  “福特中国2.0”战略发布的第五个年头,随着福特中国发布总裁兼CEO陈安宁即将退休的消息,悄然间,“更福特,更中国”的品牌口号将只剩下“更福特”。

  通稿是这样说的: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决定退休,该职位将由现任福特中国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吴胜波自月1日起正式接任。

陈安宁被官宣退休

  人人都看得出,吴胜波是福特总部早就为陈安宁安排好的“接班人”。年10月入职福特中国,以首席运营官兼商用车业务负责人的身份熟悉了汽车业务之后,吴胜波将在月1日“转正”。

  五个月的“见习期”对一位资深职业经理人来说似乎有点儿长,但如果考虑到吴胜波在加入福特之前的履历只集中在电子电器领域,那么人们可能会担心这五个月的时间不够。毕竟,这五个月还包括了圣诞节、新年和春节这三个世界上最盛大的节日以及最慷慨的假期。

  这一定不是一桩简单的“前任荣退,后任就位”的人事变动。福特总部要的不仅是换班,更是收权。

福特中国的“资深新人”

  与陈安宁一样,吴胜波也是美籍华人。

  与陈安宁不同的是,吴胜波的官方履历比前者更“美国化”:通用电气、霍尼韦尔、惠而浦等都是各自领域有名的美国企业;不像前者,还曾在奇瑞汽车和奇瑞捷豹路虎任职近10年。

  与陈安宁更不同的是,吴胜波的职业经验集中在电子电器领域;不像前者,在福特中国成立前就加入福特汽车,离开福特汽车那几年也没有离开汽车圈,反倒在自主车企和合资车企继续扩大业缘。

陈安宁(左)退休,吴胜波接任

  吴胜波也许是一位资深的职业经理人,但对汽车行业而言,这不到五个月的“见习期”仍不足以令其摆脱身上“汽车行业新人”的标签。

  这恰是福特汽车“培养接班人”的艺术:如果你有意从现任管理者手中收权,又希望避免不太愉快的摊牌,那么,为他选定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接班人,将是最不动声色而效果最好的办法。

  这意味着,福特汽车一直在等待陈安宁的退休,然后,开始收权。

一位“老福特人”的本土化之旅

  年,在将近10年内换了10位中国区CEO的福特汽车决定在中国市场“放权”,将中国区从亚太区中独立出来,升级为全球范围内的新业务单元,直接向福特公司全球总部汇报,地位等同于北美。“老将”陈安宁,也正是在此时被任命为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

  回归后的陈安宁提出了“更福特、更中国”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组建了新的领导团队,还启动了本该更早落地的“福特中国2.0”战略,之后又陆续推进了“福特中国产品0计划”以及林肯品牌的国产化等。

本土化是“福特中国2.0”的核心

  这一系列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本土化,体现在管理层上便是大张旗鼓的引入本土优秀管理人才。

  在福特品牌版块,陈安宁先后引入李宏鹏、杨嵩、陆逸等营销人才,试图理顺复杂的合资公司与销售网络关系。

  在林肯品牌版块,陈安宁请来了毛京波出任林肯中国总裁,在短短4年多内迅速将林肯品牌重新带回消费者视野中,甚至为林肯品牌的全球复兴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电动汽车版块,陈安宁请来了朱江负责福特中国的电动车事业部,后者则主导了福特标杆级纯电动汽车Mach-E在中国市场的“破冰之旅”。

  陈安宁坚持推进的“更福特、更中国”战略在年初现成效:年,福特中国全年销售60.万辆,同比增长6.1%,结束了持续三年的下滑;年,福特中国销量进一步增长.7%,全年销量达到62.5万辆。

  当然,本土高管并不能完全解决福特在华的某些痼疾,全国销售服务机构(NDSD)负责人的频繁更换便是最明显的例证,也是陈安宁这几年任期内一直绕不过的坎儿。

  不管怎样,陈安宁仍不遗余力的推进福特中国管理层的本土化,加速“福特中国2.0”战略落地。在陈安宁重返福特后的这几年,福特至少“更中国”了。

从此“更福特……更福特”

  但是,随着陈安宁被官宣退休,“更中国”的福特也被踩了一脚刹车。

  无从得知福特总部的决策依据,但年福特的业绩表现或许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年,长安福特销量下滑了17.6%,江铃福特销量仅5万辆左右。离开了毛京波的林肯品牌也被按下了暂停键。此外,旗下电动品牌Mach-E的销量也仅为辆。

近5年福特中国销量

  其实,业绩波动的原因有很多,外部因素、产品周期、市场走势以及挥舞着“镰刀”无差别收割合资车企份额的比亚迪……

  但福特汽车似乎认为,将掌控权握在“自己人”手里才是解决办法。而吴胜波比陈安宁更像是福特最高层的“自己人”。

  在加入福特中国之前,吴胜波担任惠而浦公司亚太区总裁和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此前,还曾在欧司朗、霍尼韦尔和通用电气等跨国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其中,除了欧司朗是德企之外,其余是清一色的美资企业。

  这是标准的,甚至是完美的“美方职业经理人”形象。衬托之下,吴胜波缺乏汽车行业经验的“标签”也不算短板。

  甚至可以说是某种长处:至少福特总部再也不用看着中国区“一把手”不断扩大本土高管的话语权了。

  再见,陈安宁。

  再见,“福特中国2.0”。

  再见,“更福特,更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