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
表外表里,作者
张冉冉、赫晋一,编辑
付晓玲曹宾玲
新能源车企,正在被打回原形。
10月的新能源销量TOP10排行榜显示,蔚来踩线入榜,小鹏、理想查无此人;与其相反,传统车企占据6席,且包揽前五排名。
而新能源车型TOP10的情况更为极致,上榜车型全是传统车企的。
不止销量,产能供给情况也是类似。
下半年以来,一票传统车企大讲放量故事。比如,10月广汽埃安第二工厂投产,新能源单车产能超过40万辆,制造成本下降10%,双驱动快速放量。1月,极氪宣布,交付周期进一步缩短至4-6周。
新势力们,却是交付危机不断。
然而,大半年前,风向完全是相反的。
彼时,新势力们先发优势下的一众爆款车型,牢牢占据新能源汽车消费端的焦点——理想对奶爸群体的洞察,蔚来的极致服务,小鹏的技术,被津津乐道。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除了比亚迪,多在新能源转型上反应迟钝。
吉利年曾放言,计划到00年90%以上销量将是新能源车型,但实际上到01年,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也仅约为7.5%。长安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截至0H1仅为8.5万辆,占总销量7.54%。
对新趋势洞悉的悬殊,反映在股价上。蔚小理总销量是吉利、长安等车企的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但市值却远高于后者。
那么,为何短短半年,就两极反转了呢?
01消费需求支配下,汽车品牌各领风骚数十年
可以看到,传统车企这些“后来居上”的新能源车型,除了极氪,售价基本都在30万以外,10-0万区间的车型最多。
与之相反,已然走中高端路线的头部新势力,今年的新车型大多价格进一步向上。比如,蔚来的ES7、理想的L9、小鹏的G9。
而这背后揭示的,正是两者销量差距拉开的原因。
据交强险数据,0H1,10-0万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明显提升,超过30%。
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如下图,艾媒咨询8月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意向选购价位在10-0万的,占比达44.5%。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偏好选择造就了现在的局面。
事实上,这种消费需求影响汽车供给端转向的情况,在汽车行业发展的百余年间不断上演,造就了一系列崛起和失落的故事。
汽车诞生后的近30年里,一直都只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状态被打破了。
彼时,美国经济迎来“柯立芝繁荣”,美国雇员的总收入增长46.93%,普通居民购买力迅速提升,整体进入大众消费时代。
这期间,受屠宰场机械化宰杀过程启发的亨利·福特,将“流水线”方式复制到汽车生产上,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一方面,让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这重塑了汽车定价。数据显示,年福特最著名的T型车价格下调至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产业工人7天的收入。
供给承接需求下,福特销量节节攀升——年,福特T型车产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彼时福特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但这样的风光,也为其埋下了隐患。
由低价路线造就的成功,让福特更注重性价比本身,而忽略了其他。比如,面对消费者对颜色方面的提议,其宣称:“无论你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福特只有黑色的。”
年代中期,有车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如下图,3年之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迅速提升。
与此同时,道路及交通状况也大为改善。0-年,公共道路总里程从.43百万英里增长至3.11百万英里。
汽车市场由此转为买方市场,人们的购车需求,在单一价格之外,延伸出多样性趋势。
比如,高收入人群把车作为身份的象征,偏好高档车;中产阶级开始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
而昔日风光的福特,因过于单调的车型、颜色,此时成了人们吐槽的对象,“为什么T型车像情人?因为你不想在街上被看到和它在一起。”
如此背景下,其他竞争对手抓住机会实现了逆袭。
以获利最大的通用汽车来说,从年起采取多品牌策略,并在各个价格区间推出车型。五个品牌、六种车型由低到高依次排开,匹配各类需求的消费者。
比如,高端车型凯迪拉克,凭装配了V8发动机的type51,以浑厚的机器轰鸣声,征服了不差钱的消费者。
在车海战术下,年之后,通用的销量持续提升,成为新的行业龙头。与之相反,福特T型车销量大幅下滑,直至年停产。
当然,通用也没能一直占领鳌头。
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之后,其和福特、克莱斯勒统治汽车市场(高峰市占率在90%左右)的局面,被丰田、本田、东风日产等日系车颠覆。
而颠覆的方式,和通用当初冲击福特的路径类似。
简单说,石油危机让美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念发生巨变,开始强调实用主义——由大排量豪华车转向燃油经济性更高的紧凑车。
这种情况下,主要产品都是高油耗大型车的通用们,竞争力逐渐下降;一直以高燃油效率为卖点的日系车,后来居上。
数据显示,5年,丰田在美国市场整体萎缩的情况下售出31.8万辆车。
总的来看,燃油车百年发展史中,消费需求变化影响汽车行业供给侧价格产品策略或生产技术创新,每一轮变动中,承接需求的厂商得以崛起,没有谁能够长期一统天下。
回到国内,新能源相比燃油车没有破坏性创新,仍遵循汽车行业的本质,自然也以消费者需求偏好为导向。
而市场主流需求变动——转为低价大众消费,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深,预示着新一轮洗牌到来。
0大众市场时代,谁能成为“福特T型车”?
“03年年中,公司将推出定价在0-30万区间的中型SUV新车型,其销量预计将超过公司目前的车型。”0Q3电话会议上,何小鹏如此阐述新产品规划。
而预期价格向下的,并非小鹏一家。
有披露称,蔚来中低端品牌电动汽车产品已进入关键研发阶段,计划04年落地。其中,代号为ALPS的品牌,将打入15-30万元区间;“萤火虫”下探至10-0万元区间。
就是说,新势力们也已意识到市场风向改变,开始加码切入大众消费市场。
可前景看着广阔,要抢到并不容易。
《李想的歧途》一文中论述过,大众用户群体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对价格极其敏感,这意味着价格变动对销量的边际刺激最为明显。
这考验得是,车企能否通过规模化量产带来价格优势,就像当年的福特T型车。
要实现这一点,对车企的生产制造能力,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和产能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此前已论述过,目前车企新能源产能集体大释放,本文不再详细展开。)
就供应链管理来说,传统车企为免受供应链掣肘,常用的办法有自产、供应链多元化和提前进行库存储备等。
多年累积调整下,在自研上,比亚迪已经打造的“除了轮胎和玻璃外,其他的都自己生产”。其他厂商,也有电池、芯片等关键部件的突破。
具体包括,长城、广汽可以量产使用自研电池;吉利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颗7nm车规级SOC芯片。
相比来看,蔚小理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状态:蔚来今年5月才宣布要自研电池;理想的芯片研究,也还在招兵买马阶段。
后续要有成果兑现,需要长周期的投入。而考虑到新势力大多仍在亏损状态,大手笔烧钱恐怕难以为继。
比如,小鹏0Q3电话会议已提到:预计明年我们不再需要做大量的产线建设,实际capex将低于此前预计的30亿元……研发支出会保持相对平稳或下降。
而不仅自研的稳健度,供应链多元化,如备选供应商,也有很大差距。
可以看到,长城的芯片、广汽埃安的电芯,在供应商选择上,都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亚迪、吉利则将供应区域选择的触角,伸到了全国甚至全球多地。这都是为了缓冲供应短缺风险。
回到蔚小理来看,以电池供应商为例,小鹏0Q1今年二季度将基本完成电池供应多元化的布局,目前除了宁德时代,还有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
理想0Q1零部件供应商超过80%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上海、江苏昆山。
蔚来则“还是把CATL(宁德时代)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原因是特有换电模式对电池标准化要求较高,对电池模组供应商选择受限。
也就是说,新势力们在供应链上,除了小鹏都较为集中。然而想要补足,并非一日之功。
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整车配套体系,需要经过复杂、漫长、严格的认证过程。广东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曾披露:“走完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流程,等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几年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正是基于受供应链钳制情况不同,今年4月份的疫情中,新势力(除小鹏外)和传统车企的销量增长,截然相反。(当然,也与传统车企零部件“家底”厚有关。)
如果说供应链能力的关键是多样化供给、储备丰富,那么生产制造的核心,就是质量控制。毕竟用户购车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