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安福特 >> 长安福特类型 >> 正文 >> 正文

知乎神回答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车发

来源:长安福特 时间:2023/4/29
北京治疗湿疹医院 http://m.39.net/nk/a_8814564.html

酋长导读

这是知乎上一个名为《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车发动机吗?》的问题的高赞回答,回答者Danny是前奇瑞发动机工程师,并曾任职于德国格特拉克、博世等公司。截至目前,这篇问答在以赞和条评论稳居回答首位。

在这篇回答里,你可以了解到,一家中国汽车公司能够在发动机开发领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不是真的像很多人(比如雷军)想象的那样,造不出好的发动机。这篇回答也很好地解释了,奇瑞和AVL、里卡多这样的第三方公司是什么关系,是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外包开发”。当然,作者也很清楚的指明,如果没有包括品牌、渠道等在内的体系能力,这样的发动机开发能力并没有什么卵用。

本文版权归作者Danny所有,CheryBlog已获得作者授权发布,并进行了简单的校对、排版和标注(加红部分)。再次感谢Danny。

以下为原文:

作为一个曾经的发动机内层研发人员,看到一些高赞回答图文并茂的黑国产发动机(不只是发动机),我想问,你们是发动机内层研发人员?还是说去看过德国发动机研发过程?好好的发动机问题,为什么要加上什么德国日本精神问题?好好的技术问题,上升到哲学,上升到民族。

先上结论:不存在的。中国造的出世界主流,甚至领先的发动机。

评价发动机的几个指标:经济性+动力性+排放!其余的是可靠、耐久、NVH性。

先从小白最关心的基础指标说起。

可靠性,通俗的说就是生命周期内不坏,不能三天两头修。当然你说你发动机噪音大,但是,你能开几年,噪音始终如一的大,也证明你可靠性很高

耐久性,就是这个发动机我到底是能用50w公里,还是40w公里

NVH,就是噪音震动这块,这个在基础性能里面其实是不好做的,在年的时候,国内有些企业能做到噪声和合资一样大,但是声品质还是比不过。噪音一样大,声品质不如,就是曾志伟和林志玲说话声音一样大,我听见曾志伟说话,就难受,听见林志玲感觉很爽。有些发动机,声音到不大,但是给驾驶员感受是“我不行了、我不行了”;有些发动机声音给驾驶员感觉“我很有劲、我很有劲”。这是声品质问题。到了年,就我观察,也基本都达到合资水平。

达到了上面几项之后,我们的发动机就“合格”了,解决了很多小白的问题。小白也不用担心什么寿命,坏的问题了,其实想想,大家见过几辆国产车,因为发动机故障,把大家仍路上呢?基本是没有的。

解决了“合格”问题,那就是如何奔向“优秀”,或者“卓越”

这3个指标变核心:经济+动力+排放(三者互相矛盾,需要平衡)。

这3个指标,核心能力聚焦在2个部门:热力学开发部和电控部

热力学开发部,就是燃烧室开发,燃烧是发动机最核心,这个类似孩子的先天基因,到底是刘翔,还是姚明的问题。中国做热力学开发的很少(年)。其中核心设备玻璃发动机+高速摄影机,当时国内只有2-3家有,其中一个是天津大学。我之前所在的C公司,热力学开发部,大部分是博士学历(浙大的比较多),硕士有,本科生基本没有。

电控开发部,是后天教育,先天基因是姚明,还是刘翔,都需要后天培养。其实大部分发动机先天不会差这么多的,只能说是普通人,学个拳击还是足球,都可以的。在年,电控这块,国内很多企业,或多或少都会点,毕竟能迅速改变性能,只是各家深浅的区别。北京附近某公司,之前长期用三菱发动机的燃烧室,后面就是自己做做电控

上面是发动机开发的基本知识。下面是我参与经历的项目:

年左右,国内C公司,经过前面2代发动机的积累,开始步入研发世界顶尖发动机的道路!

这批发动机是这样的。

1.0、1.2、1.6、2.0排量(有没有1.4没印象了,1.6是核心机,率先开发,2.0随后)。开发过程是平台化、模块化的。这几个发动机,大批量共用零部件,分别通过削行程和削到3缸来实现了大批量零部件通用。

2.0和1.6是四缸机,区别基本只有曲柄连杆长度。1.2和1.0是在四缸基础上,减去1个缸,再改变连杆长度获得。其中1.6是核心机,是率先开发项目,2.0随后。

这样,大批量零部件是通用的,研发周期可缩短,制造成本也由于量大而降低。

2.0那款发动机,在年,功率大概kw,扭矩(标定版本不同会有差异!也有个版本),并且在转达到最大扭矩的90%。

外特性特别出色。排放是当时欧5水平。经济性,安装到迈腾上,欧洲循环测试,百公里油耗7.2左右(自己没有这个层次的车,所以在迈腾上测)。

这批发动机和奔驰宝马比?缺了机械增压。奔驰宝马一般是双增压,机械+涡轮,这个是单增压,成本导致的,我们也想做个举世无双的发动机啊,机械增压,提高的低速扭矩,在低速扭矩这块,和奔驰宝马有差距,但是,其他方面,大部分核心指标是领先的。

这么厉害的发动机,岂不是惊为天人?这是年。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发动机卖不出去,人研发的发动机,卖给自己的整车,自己的整车都不要,我们的车才五六万,七八万,你这个发动机安装到15w的车才能吃得消。我们不用。

发动机的人说,你安上牛B发动机,能卖高价;整车的人说,等我15w的车卖出去,你再来推销发动机吧,你这发动机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互相扯皮,不知道先迈哪条腿。

这批发动机当时就这么废掉了。

意外之喜,国外某著名的豪华SUV品牌,长期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又想进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生产,于是一拍即合,你有发动机,我有整车品牌,太好了。于是创造了一个记录:发改委最快审批合资车项目(汽车合资,发改委审批很严格)。

这批发动机死了吗?除了和某外资SUV合作外,到了年,这批发动机要上市了,1.6排量,功率大概kw,扭矩(转达到最大功率90%)。不过,时过境迁之后,国六开始了,这批发动机,又重新标定下(就是改下软件),改成了国六排放,上市。

汽车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一技术的问题了。扔个保时捷的w12发动机给吉利,吉利能用上吗?不能。吉利的体系,不是支持w12的,目前吉利的体系,是支持6-12w车的。

汽车到今天,已经是体系竞争,这个体系含有:品牌运营+产品设计+制造+供应链+渠道等。

我们和顶尖汽车企业的差距,不是单一模块的问题,是体系能力。

举个例子,就是发动机,我确定中国能造出世界顶尖发动机,但是,这和客户感知到顶尖发动机依然还有距离,发动机+变速箱才是客户能感知的动力总成,才是客户感知的“发动机”,所以,你解决了发动机,不解决变速箱,连发动机客户都感知不到。解决了发动机+变速箱,还要解决有车能搭载,有车能搭载,还要解决能卖得出去。

下面是6月2号内容的补充

鉴于小白比较多,发动机基础知识再补充

1)对于发动机动力,核心是扭矩,虽然扭矩和功率是一回事,但是大扭矩非常容易增强低速(车速)体验,这个点很重要,汽油机和柴油机,有先天扭矩差距。

2)低速(发动机转速)扭矩,是更重要的指标,把低速扭矩做上去难度很大!汽油机一般从怠速开始工作(有些车标定怠速是,等),这个时候,是汽油机最弱的。能把最大扭矩,拉底到的,这个水平是极其高的(柴油机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低速很有劲)

3)发动机行业比较强的组织

在发动机领域,除了主机厂例如奔驰宝马等比较强,还有SWRI,里卡多,FEV,AVL,这4家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其中,SWRI,当年只看过他们的论文,AVL,FEV有合作。除此之外,我们接触过西北大学(不是中国那个西北大学)的某教授,做燃烧的,但是这可能是具体某个企业状态,不是行业通用的。

国内的大学,天津大学可以说是一骑绝尘的强。后面几个,上交大,西交大,清华,浙大比较强。尤其是天大和上交,有合作关系,上交的许敏,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大概是当时国内第一个汽车工程师协会会员(SAE)。

当然,国内读研的话,华科,哈工大等也可以,但是他们在发动机领域并不强,只是靠学校撑。

4)围绕汽油机燃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爆震

爆震一直在限制这个行业的上限,为什么汽油机效率赶不上柴油机,因为汽油机爆震,柴油机没有。

解决爆震,行业有通用做法:调节点火提前角。爆震了,你一下子远离爆震点,这样爆震快速消失,再慢慢逼近爆震点;也可以慢慢远离爆震点,这样爆震慢慢消失!原则是:逼近爆震,又不爆震!怎么判断爆震?因为你安装的有爆震传感器。

但是,我们还遇到更严重的爆震:超级爆震(C公司的叫法,不知道其他公司怎么叫。当时全球大概有几十篇论文。后来国内天津大学有些教授也有研究)。我们发现行业通用经验--点火提前角是无效的。爆震的冲击力是5-10倍之前的爆震(多少倍我记不住了,因为那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