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车市场整体低迷是不争的事实,多家车企销量表现低于预期。吉利、长城等车企与其在年初定下的目标未实现之后被市场打脸,干脆主动下调销量目标,为自己减压,也为经销商减负,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近日,各大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发布了年半年度财报。从财报公布的数据来看,除了比亚迪等个别品牌外,大多数都是负增长态势。看来市场环境严峻的覆巢之下,也难有风景这边独好的表现。
长城汽车
财报数据:
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下滑15.93%;实现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下滑58.95%。针对公司营收及净利润下滑,长城汽车表示,报告期内本公司提高产品优惠额度让利消费者,并继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及研发投入,致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每日车讯观点: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共计销售新车46.03万台,同比微跌2.47%。但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六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销量下跌的幅度和净利润下跌的幅度差距这么大,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认为在成本未减少的情况下,进行让利促销或降价等,带来的自然是利润的摊薄。这点在财报里也得到了验证,“报告期内本公司提高产品优惠额度让利消费者。”
长城今年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新能源汽车方面,欧拉品牌开始大幅发力,收获了2.5万台销量,完全盖过一些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数据。皮卡领域,长期占据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名,并推出了长城炮新品系列皮卡;哈弗和WEY品牌虽然销量有所减少,但整体销量数据依然在行业里排在前列。
吉利汽车
公司财报:
吉利汽车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6亿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40.1亿元,同比下降40%。销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包含领克)累计销量为65.2万辆,同比下降15%。
每日车讯观点:
今年吉利虽然依然高歌猛进,但是增速也放缓了,虽然销量依然在自主品牌里排名前列,但从财报数据来看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吉利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量61.3万辆,同比下降19%。
吉利主动下调了销量,减小了自己的压力,也为经销商减负。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吉利有了新的突破,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累计销量达到5.76万辆,同比增长%。
在车市环境变得恶劣之时,吉利主动收缩,实行抱团取暖,降低预期目标,无疑是一种极为明智的做法。
比亚迪汽车
财报数据:
比亚迪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5亿元,同比增长.61%。
每日车讯观点:
比亚迪的财报数据是自主品牌里为数不多呈现正增长的车企。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共累计销售22.8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4.57万辆,同比增长94.5%,大幅领先新能源汽车行业49.6%的增速。也就是说,在燃油车销售滑坡的前提下,比亚迪的增长来源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这是比亚迪的强项,也是高利润的版块。比如唐EV已经进入30万元定价的区间,成为自主品牌的高价值车型,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伴随着宋PRO、e系列纯电车型的上市,下半年比亚迪的销量还有不错的增长空间。
长安汽车
财报数据:
截止目前,长安汽车尚未发布正式的半年报,因此,我们获得的仅是业绩预告。长安汽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亿元至-19亿元,同比下滑超过%。
每日车讯观点:
长安汽车的下滑,和整体环境的不景气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正处于新老产品交替期,更是给长安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具体来看,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新车82.5万辆,同比下滑31.7%;长安品牌累计销售39.2万辆,同比下滑26.1%;虽然是肉眼可见的下滑,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长安的新一轮产品攻势正呼之欲出,以全新CS75PLUS、全新CS55为代表的走量车型已经陆续发布和曝光,其中全新CS75PLUS预售仅10天订单就突破了台,未来前景也值得期待。
另外,长安旗下的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也都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以长安福特为例: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迷之后,长安福特的终端零售从第二季度开始呈现出了企稳回升的势头。尤其是5、6月份连续两个月零售环比增长,平均增长率超过30%。其中6月份新福克斯销量过万,实现了超过75%的同比增长,或多或少也能说明长安福特正在“重回赛道”。
众泰汽车
财报数据:
众泰汽车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5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下降.37%。上半年众泰汽车SUV车型销量辆,基本型乘用车销售辆,纯电动乘用车销售辆,总计销售汽车辆。
每日车讯观点:
去年这个时候,众泰还在SUV大幅增长的高光时刻,去年上半年盈利3.05亿元,今年同期就变成倒亏近三亿元。
在每日车讯看来,众泰在产品质量,车型设计原创度,新能源汽车的推出方面的短板,拖累了自身的发展。前两年,在SUV的热潮中,虽然背负“抄袭”名声,但有一定吸引力的外观、极高的配置和完善的的经销商体系,众泰汽车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但随着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升级,以及产品质量的控制问题,在SUV竞争激烈的趋势下,众泰的日子过得愈发艰难,今年尚无有亮点的新车型推出,且又出现国六车型断供。与此同时,其衍生品牌君马也乏善可陈。现在看来,众泰汽车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
海马汽车
财报数据:
海马汽车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23亿元,同比下降14.67%;净亏损1.7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75亿元,公司上半年累计销量为辆,同比下降65.16%。
每日车讯观点:
这已经是海马汽车第三个亏损的年头,虽然亏损幅度收窄,但离盈利还早着呢,至少目前还看不到突破的风口在哪里。
自从离开一汽后,海马就成了单飞的孤儿,车型产品单一,在市场普涨时期,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一旦市场转变风向,就立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今年四月,其公司股票已经被深交所“披星戴帽”,更名为*ST海马,以警示退市风险。为了补充资本金和偿债,公司甚至卖掉了所持有的多套房产,成为车企卖房求生的典型。
年上半年海马累计销售也仅1.4万辆的成绩,不如合资品牌热门车型一个月的销量,连一些造车新势力都比它强,这样的市场表现确实令人担忧。
力帆汽车
财报数据:
力帆股份发布的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51.78亿元,比年底减少1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47亿元,比年底减少.98%。
每日车讯观点:
今年力帆汽车过得颇为艰难,别说国六车型,连国五车型都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了,上半年经销商到重庆力帆大厦维权一事在行业内闹得沸沸扬扬,给品牌形象造成巨大的影响。
从数据来看,七月份,力帆汽车销售传统乘用车辆,同比下降91.43%,1-7月销售传统乘用车辆,同比下降66.16%。没有有竞争力的车型,品牌形象不佳,是力帆的硬伤。
据年报披露,力帆接下来的业务重点将逐渐转移到摩托车业务。据说,新车业务玩不转了,力帆准备进军二手车业务,莫非这是要创立“力帆二手车直卖网”的节奏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