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安福特 >> 长安福特类型 >> 正文 >> 正文

重庆离一线城市还有多远

来源:长安福特 时间:2023/4/13
                            

重庆离一线城市还有多远原创陈亚辉搜狐城市收录于话题#城市问诊25个内容#搜狐城市发展智库73个内容

近日,各地三季度经济数据相继出炉,各大城市再次被置于放大镜下相互比较。除了TOP10城市的变动作为保留节目外,今年的“第四城”之争也相当胶着。依数据来看,重庆离广州又近了。

随着经济数据的不断增长和顶层设计中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重庆近些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同时,人均、地均指标差,传统支柱势头低迷也让它成为评价最两极分化的城市之一。

重庆的真实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它“第五城”的含金量多高?重庆曾经全国第一的汽车产业为何优势不再?重庆真的能拉下广州挤进“一线城市”吗?

为探究这些问题,搜狐城市邀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副理事长黄庆华进行深度访谈。

以下是访谈精编。

汽车产业重回正轨

搜狐城市:重庆GDP增速年之后出现明显下滑,有观点认为是由于支柱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拖累”,您的观点是什么?

黄庆华:重庆这个城市本质上是个工业城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尤其是制造业占的比重非常大。其中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全国排名位于前四到前六位。除了汽车和信息产业以外,重庆的装备制造、仪器仪表、化工能源也都位于全国前十名之内,所以重庆制造业产业是比较强的。

前几年是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峰期,重庆刚好赶上了这个势头,但是它的产品更多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在年、年左右,因为行业发展的势头比较好,而重庆的汽车产品偏向中低端,广大老百姓购车就比较积极,重庆的汽车产业也就趁着这个大环境去追求数量的增长。当然在策略上就是因为它过度追求数量增长,所以对于新产品开发、研发投入方面就保守了一点,沉浸在了高速增长产业红利和现金流当中。

不仅本土品牌,就连合资品牌,比如和美国福特合作的长安福特,也是偏向于中端或低端,高端的比较少。美国福特公司当时也没有及时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就导致新品开发相对不足。

另外也由于当年销售的时候追求数量增长,所以重庆的汽车厂商跟经销商的关系就处理得不是很好,经销商卖重庆的汽车相对利润比较薄,他就对消费终端的服务水平有一些欠缺,这就引起客户的消费体验感不够好。

同时在这期间,中国的汽车产业逐步开始有一些升级。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收购了沃尔沃以后吉利产品升级换代比较快,而且它开发出的新品基本上和重庆汽车工业的产品市场形成了直接的竞争,然后它就夺取了重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另外,到了年左右,中国汽车总体销量下滑。过去汽车市场是卖方市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能卖出去,但现在是买方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庆汽车产品由于新品开发不足,零部件更新换代也不够,市场服务也有一些缺陷,消费者体验感就不是很好。诸多原因加在一起,就使得重庆的汽车产业的销售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

这种情况的发生,对重庆的汽车产业确实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大。

搜狐城市:年重庆汽车产量止跌回升,他做对了什么?

黄庆华:出现这个情况后重庆市痛定思痛,首先比较密集地开发了新产品,开始注重技术创新,改变汽车外观,注重维护品牌的市场形象。另外也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了产品的价格,这样经销商得到的回报也更高一些。

综合起来就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这样重庆汽车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影响力才逐步恢复。现在重庆汽车行业算是走向了正轨,过去的产品和市场不对不衔接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另外合资品牌、合资公司也加强了新品开发。过去它的新品开发力度和德系车差距比较大,但是现在这种差距在缩小。

支柱产业传统比重大

搜狐城市:电子信息业呢?

黄庆华:外界是有对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乏力的担忧。

因为早期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以笔电(笔记本电脑,编者注)起家并且以笔电为主,笔电属于耐用消费品,现在的新增购买主要来源于更新换代,肯定就比不上以前刚性需求带来的扩张,所以笔电产业看起来是萎缩的。

但实际上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走上了产品扩容、产业链扩容的道路。就是现在不只是生产笔电产品了,更多地延伸到打印机、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甚至智能家电,包括传感器、液晶显示器,甚至也生产高科技产品比如雷达等等,所以它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化解了过去单品相对过剩的困境。从产业链的角度上讲,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对来说还是走向成功的。

搜狐城市:重庆支柱产业还存在哪些问题?

黄庆华:重庆的一个产业特点就是传统支柱产业占的比重特别大,比如传统制造业。

在工业当中,基本上绝大多数行业都出现了产品过剩,所以传统制造业要实现单纯的数量增长很困难,重庆的重点就是要依托战略新兴产业来改变原来产业格局。

但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定有个过程,短期之内的数据不是这么好看,数量增长指标可能并不高,但实际上它的提质增效还是在逐渐实现过程中的。重庆在这方面还是得努力,改变要更大一些。

另外还应该看到,目前八大支柱产业还存在研发创新产品相对不足、整体上产业链高端化不足、龙头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强、配套企业的总体层次不是很高、部分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对外的依赖程度比较大等问题。

包括我们刚才说到的汽车产业,现在其实受制于芯片不足,导致它的产能受到影响。重庆的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当然重庆总体来说,它的产业完备性、配套性在中国大型城市里面还算是非常非常好的。受世界格局的影响,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重庆传统产业的高端升级受制于关键环节的一些缺失的影响。重庆的发展速度是慢下来一点,但是总体质量还是在提升。

帮扶+人口转移缩小发展差距

搜狐城市:重庆虽然GDP总量很大,达到2.5万亿级别,但内部差距巨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庆华:重庆这个直辖市和全国的其他三个直辖市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

它虽然是个直辖市,但是它管辖的这个地域范围相当于一个省。重庆大部分的地区都处于南方喀斯特地貌地带,特点就是山高沟深。从外观来看的话,它确实自然景色是很美的,但其实它是不利于生产生活的。

重庆分为一区两群(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编者注),一区两群中的“一区”的地形相对是比较好的,而渝东南和渝东北基本上就是以山区为主,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在这样的条件下它工业条件也不好,农业条件其实也不好。这样的背景下你要求各区域经济发展齐头并进,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客观条件在那儿。

大家知道经济的发展都有聚集效应,发展越好的地方聚集效应越强,自然条件、客观条件比较差的地方他就会发展相对滞后,而且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人们称之为“马太效应”。

搜狐城市:当地做了哪些努力改善这一局面?

黄庆华:重庆市政府其实非常重视,我记得市里面就有规定,市级财政一半的财政开支,必须用于“两群”所在地的民生福祉,这是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支持。

另外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看,重庆有一个地区帮扶政策,就是发展比较好的一个区,要对等去协同帮助一个相对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县。除了财政和结对帮扶外,当地也规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任务,比方说要携手开展招商引资,联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甚至探索开展“飞地建园”。

因为如果工业园区建在山区,离中心城市很远的“两群”地方,那这种工业园区它是没有优势的。所以市政府出台政策,让结对帮扶的区县共建园区,建在条件比较好的区县,工业用地指标用的是“两群”的指标,园地建在别处,然后飞地园区的收益大家共享。所以其实政策力度还挺大的。

另外就是重庆市还特别注重城乡之间的互动发展。过去就是脱贫攻坚,现在的乡村振兴包括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按照市场的原则,“两群”所在地的那些高速公路,很少有愿意去投的,因为在那里建设是亏本的。地形条件不好、投资成本高、车流少。所以重庆市对到重庆来进行高速公路投资的这些企业都有约束条件,就是你建一条收益比较高的路,那就要配套帮我建一条收益条件不那么好的道路。还有市里面也极力打通市场的互联互通等等,通过一系列一些手段尽量去解决差距的问题。

当然市场还有另外一个解决机制,如果当地条件不好,产业发展条件不好,收入差距大,居民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要素,他也可以用脚投票。所以重庆市“两群”的人口其实是逐步向“一区”集中的。通过人口的转移集中,也就缩小了不同区域之间人均贫富的差距。

一方面产业帮扶、对口资源,另一方面人口本身也在转移,多方面发力,就会逐步解决些问题。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想彻底解决,实现完全的均衡其实也是不现实的,要尽量把差距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我觉得这样就应该是可以的了。

旅游产品链条短物价低

搜狐城市:近些年,重庆成为旅游热门城市,但同时,游客的人均消费偏低。比如疫情之前,年“十一”黄金周重庆人均消费元,成都元,两者差距巨大,原因何在?

黄庆华:重庆确实是一个热门旅游城市,这跟重庆的形象有关。

我们对重庆的描述可以概括为就是叫大山大水不夜城,重情重义重庆人。重庆山水相连,有喀斯特地貌,高低错落的层次感非常强,这样的城市它的视觉观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到了晚上,视觉效果更好。

我觉得重庆的夜景不亚于上海滩,但是重庆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另外就是重庆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还有一个气候效应,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很小,就算现在这个季节,晚上在重庆走一走,体验感都比较好的,昼夜温差不是很大。重庆的这些属性加上现在新媒体的传播,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愿意到重庆来旅游。

但是从旅游产品本身来看,重庆那些打卡点它都位于中心城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体系本身是很短的,很多人更多的是看一下,哪怕有一点体验还是那种小的体验。

首先看是不花钱的,因为重庆是这些这些中心城区的一些著名景点,包括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门,还有最近几年比较火爆的那个二厂文创园等等,这些地方都不收门票的,所以游客开支当然就比较少。

另外你去这些景点,如果坐轨道交通,坐公共交通,它的交通成本也非常低。没有门票开支,交通成本非常低,如果说还有饮食消费的话,重庆的小吃本来就很便宜。因为重庆的小吃追求口感,品质在其次。因为在当年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就没有追求品质的基础条件,所以它很多饮食是以口感制胜的,因此成本也比较低,价格也比较低。

住宿的话,重庆的宾馆行业是以中低端为主,高端的比重比较少,所以餐饮住宿消费也不高,这样你就找不到很多用钱的地方。所以游客来这里旅游确实成本比较低,也是正是因为它成本低,所以生命力就特别旺盛,很多人想多次来。

成都跟重庆比的话,它深度游做得更好一些,产品深度也更好一些,而且成都的很多景点它是要收费的,这样一来差距就比较大。

搜狐城市:重庆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黄庆华:以后大家可除了去中心城区的景点外,还可以去深入到渝东北、渝东南,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些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方,去体验乡村游、山地游、健康休闲游,如果大家参与这样的活动,单人的消费水平很快就上去了,这样对重庆的经济贡献也更大一些。

“两群”交通改善仍需时间

搜狐城市:但是这两个偏远地区的交通和配套能满足需求吗?

黄庆华:“两群”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交通的问题。重庆比较上档次的一些自然景观的景点,距离市中心较远,而重庆的高铁建设有一个滞后期。

但是到渝东北的高铁今年年底就通车了,从明年开始去渝东北就比较便捷了,加上现在巫山机场也已经通航了,还有渝郑高铁的全线通车是明年7月1号。到明年下半年,重庆渝东北方向跟全国的联通就很方便,来旅游就很便捷了。

渝东南的话也有一些比较热门的景点,比如金佛山、仙女山、阿依河,摩围山等等,还有黔江的濯水古镇,包括酉阳的桃花园等等,这些地方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不通高铁。高速公路是通的,但高速公路现在车流量比较大,已经趋于饱和,新的扩容的公路正在建。

高铁方面,重庆到黔江的高铁已经开工一年多了,但是建成还要4~5年,所以交通的彻底改善还要几年的时间,如果说这几年把交通的问题彻底改变了,其实去旅游也就更便捷了。

当然武隆现在一个好的条件就是武隆仙女山的机场,去年底已经通航,今年3月份开始正式投用,所以现在去武隆坐飞机去旅游也是很方便的。我相信只要去过武隆的游客应该不会后悔,它的喀斯特地貌真的很漂亮,是值得一看的。

搜狐城市:疫情对重庆的旅游冲击是不是很大?

黄庆华:疫情确实对旅游行业的负面影响比较大,但现在重庆已经恢复成低风险区了,所以安全性还是能保证的。

搜狐城市:重庆在旅游方面还应做哪些完善?

黄庆华:重庆旅游要提档升级。重庆的旅游目前体验感很好,但是层次性还需要提升,目前市里面也在做一些工作。

另外就是旅游产品的宣传,我觉得还需要加强。因为我们通过网络媒体宣传的往往是那种一眼看上去直观效果特别好的,其实还有一些东西可能你直观视觉看不到,比方说重庆温泉。重庆是世界温泉之都,温泉特别多,而且品质特别好,但是很多外地人应该是不知道的。还有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是属于非常精美的石刻,但是很多外地人也不知道。

另外就是重庆的服务水平需要提升,因为旅游的体验感非常重要。除了视觉感重庆要成体系地提高服务的水平和层次。

重庆总体来说无论是天然条件还是城市景观还是乡村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自身条件都不错的,如果加强各方面的提升工作,应该说前景是非常好的。

成渝要错位发展

搜狐城市:前段时间,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发布,《纲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黄庆华:实际上成渝地区这种关系,过去国家也有相应的一些战略性的安排。年的时候成渝经济走廊,到年成渝城市群战略。但是无论是过去的成渝经济走廊还是年的成渝城市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都存在着四川和重庆之间不是很团结的情况。

中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策,就是要一改过去就是两地不团结的格局。

中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两地要通过合作来形成一些示范,当然具体的表述大家在规划里面可以看到,我就不具体展开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格局下,两城要真正做得比较好首先就要在各自的战略定位上有一定差异,这样就可以增加向心力,减少离心力。

搜狐城市:具体应该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呢?

黄庆华:首先两地在战略重点上,不要像过去一样把对方盯得很紧,现在应该站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上,联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国际竞争的新基地,推动形成陆海新通道,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从两地战略差异来看的话,重庆更多的是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影响力。

而成都是打造区域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所以它两者之间的定位本身就要有差异。

通俗地说,就是重庆的制造业比较强。成都的服务业、软件行业比重庆要强要强,科教实力比重庆要强,某种意义上讲,成都的高端化比重庆做得要好一些。而重庆的对外开放的条件,包括重庆便捷的运输条件,尤其是水运资源条件、产业的配套能力,重庆要比成都要强一些。现在其实两城还是在尽量进行错位发展,一旦有错位,就有利于团结合作,就能够减少过去那种直接竞争带来的阻力。

所以我觉得这是国家给我们西部地区的一个战略机会,两地之间只要适度的错位,重视政府之间的合作,然后带动民间的合作,对两地的这个发展都是好事儿。

经济一体化要先打破行政割裂

搜狐城市:您刚刚提到成渝过去出现不团结的局面,原因是什么?

黄庆华:大家过去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向而行,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从经济条件还是从产业结构,包括产业发展的重点来看,成渝两地的相似度都太高了。

两地的很多产业,包括重庆的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当地的最大的产业,其实也是四川的也是成都的重要产业,成都电视机产业做得挺好,两地同质化很严重,它们支柱产业那么相似,而且他们离得那么近,竞争是必然的。

我们经常说,两地的产业的同质化,它们就很难做到团结,因为大家做的都是一样的,很多东西它存在着利益之争,所以过去就不够团结。

搜狐城市:为促进两地合作,《纲要》中还提出了“经济政治适合分离”,什么是“经济政治适合分离”?

黄庆华:过去中国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地方经济的活力,但是反过来地方政府之间的这种竞争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经济的有效联系。

我们都知道经济本身它是需要联系的,那过去为什么联系受阻呢?是因为行政分割的问题造成的,所以两地在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地这个行政割裂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想要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那不太可能。

那其中行政割裂最严重的地方是哪里?就是两省的毗邻地区。毗邻地区本来从经济交往、人际交往方面是需要一体化的,但两地分不同的省份管理,一个归重庆管,一个四川,管理体制上没法融合。所以我们要实现经济的融合,就要化解行政割裂的局面,而方法就是“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

搜狐城市:具体如何操作?

黄庆华:我刚刚讲,过去成渝两地或者叫川渝也好由于功能、产业同质,所以两地有很多竞争性,合作做得不够。但是现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两地政府之间的合作是有很大提升的。

一方面就是政府之间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当然联席会议制度它解决不了日常的运行,为了解决常规运行的一些障碍,两地的干部实际上是互派的。

就是四川的一些核心部门有些干部就是重庆派过去的,重庆的一些核心职能部门,他的干部也有四川派过来的,这样干部互派就解决了过去信息不畅,相互防范的局面,应该说,两地政府之间真心实意的合作现在已经是完全做到了。

另外两省毗邻地区就可以建立一些合作示范区。

比方说重庆的渝北和四川的广安形成了一个高竹新区。其实它两者之间本来就需要合作,因为渝北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非常好,但是渝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土地了,没有发展空间。而广安靠近渝北的这一边它有广阔的土地,但是相对四川而言广安是很偏的,它相对重庆而言位置却很好。但四川跟重庆是因为不同的省,过去交往就不顺畅。现在你成立一个新区,跨行政区一个新区,就解决了行政的障碍问题。

包括重庆的潼南和四川的遂宁,也是类似的,遂潼一体化发展实际上也是解决了这些问题。因为潼南它相对重庆而言,比较偏向西北方向,但是遂宁是川中的一个中心城市,所以说大家联盟在一起发展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过去临近两地属于不同的省,就很难解决一体化发展这个问题,只要把这个关系理顺了,减少跨省的行政的阻力,它不就更好的实现一体化发展了吗?

所以我觉得这个政策就是为了经济功能,为了经济的一体化更好地发展,在政治权限方面做一个适度的让步,做更多地融合,我觉得这个在思路上是对的。

距一线城市差距较大但目标可期

搜狐城市:重庆的经济总量直逼广州,有人称他可能会拉下广州,进入“一线城市”,您怎么看,重庆要达到的高度是怎样的?

黄庆华:重庆在全国城市的排位,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版本。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我们说的重庆指的是哪个层面的重庆。

把重庆排在最靠前的这种排名,他是把重庆整个直辖市的数据拿来和别的省的省会城市做比较,我觉得这个比较是没道理的。重庆的体量相当于一个小省份,用一个省的数据和一个副部级城市做比较,那没有可比性。如果真正具有可比性,那就应该用重庆的都市区的数据和别的省的那个省会城市做比较,这样才具有同等比较价值。

第二,确实也有一些拿重庆的“一区”的数据来和别的城市做比较,但其实重庆“一区”的面积也比很多省会城市的面积大,整体数据也会很好看,但是一平均下来,重庆的数据就没这么好看了。

因为重庆的人均收入水平总体来说在全国是排在中游,所以从人均来看,重庆还是够不上一线城市的。

从总体来看,我觉得重庆的经济要素聚集,天然条件和产业条件以及人口聚集的程度和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但是应该看到,重庆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城市发展有后劲,再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加上重庆自己的努力,我觉得这个城市走向一线城市是有希望的。但如果现在已经把自己说成是一线城市,我觉得这个有点自夸了。

原标题:《重庆离一线城市还有多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