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四
岁月流转,物换星移。在20世纪这一百年中,世界频繁动荡不安,好在科技和工业始终保持着飞速发展。战争和天灾,都没能让人们停止追求的脚步。汽车成为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百年间群雄并起,鏖战不休。福特凭借早期的积累,陆续将多个品牌收入麾下,虽然强敌林立,却也未落下风,且频出佳作,在相当长的年代里,保持领先地位。可惜,20世纪下半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切福利,逐渐露出了狰狞的一面。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的石油,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也成为一些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这场危机持续三年,美国和日本汽车业分别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以福特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在危机中深受影响,在后来的角逐中慢慢力不从心。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却凭借出色的燃油经济性,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取而代之的征程。年、年又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整个西方经济格局发生改变。此后各国防范意识虽然加强,但石油危机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为后来的全球寻求发展新能源埋下伏笔。而这一系列的不可抗力,也为后来的世界汽车格局打下了基础。年,世纪之末,福特以万辆的销量,仅落后于同为美国汽车巨头的通用汽车,排名世界汽车企业第二。但第三名的丰田,以及第五名的大众,都已虎视眈眈。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福特的崛起和式微,都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迹,既不可扭转,亦无力回天。很难说福特在全球战略中做错了什么,只是时也命也。用中国最精练的语言总结,可以称之为——气数。年,福特在全球汽车企业销量榜单中,已经退出前五,时代早已属于后辈丰田和大众。在福特的漫长历史中,导致节节败退的原因很多,但未能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和红利,却是最难以避开的原因之一。
五
福特与中国的缘分开始很早,年,第一批T型车已经销售到中国。经典电视剧《大宅门》里,白七爷为二奶奶贺寿的大礼,正是一辆福特轿车。电视剧里的背景是军阀混战时期,即年~年。年,孙中山致信给亨利·福特,请他来华考察并帮助建立中国的汽车工业。可惜福特未能成行,这封信被珍藏在了美国亨利·福特博物馆中,祭奠时光与历史。彼时亨利·福特的儿子已经接替他成为公司总裁,福特汽车收购了林肯品牌,与通用的竞争如火如荼。次年,孙中山与世长辞。乱世之下,中国汽车工业梦想延后多年。福特也与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失之交臂。年,福特败于通用,痛失世界汽车销量第一宝座。全球风向渐改,中国从沉睡中醒来,重新认知并重塑天地。福特与中国的连接终于重启,年,亨利·福特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得到邓小平的会见,表达出福特汽车与中国汽车工业合作的愿望,才成为在新中国开拓业务的首家外国汽车公司。这次会见的第二年,福特向中国出售了辆F系列卡车,这是自年以来美国汽车第一次销售到中国来。可惜的是,好的开头未能延续。那些年福特沉浸于打造汽车帝国,不断收购各国汽车品牌。除了早期的林肯之外,捷豹、阿斯顿·马丁、沃尔沃、路虎等品牌都曾隶属于福特麾下。年,比尔·福特出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这位第四代掌门人看到的汽车市场,已经彻底变天。福特在中国最重要的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直到年才成立。至于更早达成战略合作的江铃福特,由于早期一直侧重于商用车,近年来才转战乘用车市场,存在感一直不强。而在此之前,上汽大众早在年即签约奠基,一汽-大众于年成立,上汽通用于年成立。在“得中国市场得天下”的世界汽车新格局中,福特先机尽失。年,长安福特推出了嘉年华和蒙迪欧。不过由于年年末中国刚刚加入WTO,人们等待着进口车关税大幅下降,所以那两年,打算购买外资品牌车型的消费者持币待购。自主品牌在这个时间里抓住机遇,实现了一轮井喷。彼时多数家庭对汽车的需求并不旺盛,北京地铁13号线也刚刚全线贯通,想迅速拥有汽车的反而是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年的神车,属于奇瑞QQ,预算充足一些的可以选择别克凯越和现代伊兰特,再高级一些有本田雅阁与奥迪A4。总之,在当时还不算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里,留给不甚知名的福特的空间相当有限。两年后,福克斯三厢车型上市,随后一年两厢车型上市,长安福特才逐渐进入主流阵营。年,长安福特在过去几年间的累计销量超过了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的人口红利刺激着福特,决定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当时的福特大概也有许多不甘:轿车销量前十里,没有一款是福特车型,即便是全球经典车型福克斯,也未能上榜。毕竟那几年,福特实在无暇东顾。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发酵,到第二年已经蔓延至全球并逐渐失控。年,面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也受到影响,增速放缓。但仅此一年,次年即一举突破千万辆产销规模。而在美国,这场灾难却席卷了三大汽车巨头。总统不得不宣布以亿美金紧急纾困濒临倒闭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可惜,克莱斯勒和通用还是在年相继宣告破产。唯一挺过来的是福特。年,福特汽车抛售了手中的马自达股份,将捷豹、路虎卖给印度塔塔集团。两年后将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中国吉利汽车……这一系列操作保住了福特,也让福特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累计销量超过万辆之后,在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福特汽车时任亚太和非洲区总裁宣布了“计划”:到年,在中国推出15款新车。总裁表示:福特在中国市场有着激进的增长计划。彼时福特认为,未来十年,亚太区的销量将占其全球销量的70%,中国市场尤其重要。而福特在中国已经错过了第一轮黄金增长期,必然要激进迎接下一轮增长。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激进本无不对,世界各大品牌都在加速向中国市场导入更多的车型。但成也激进,败也激进,对于用户基础薄弱的福特而言,激进很快带来了致命反噬。
六
当时的福特对中国市场不可能不急迫,年,福特在华销量不到52万辆,老对手通用当年的在华销量已经超过了.万辆。“计划”推出后,长安福特的发展骤然提速,新车型密集投放,经销商数量也在一年内增加了家,同时加大投资扩充产能。一时烈火烹油,繁华似锦。年,长安福特的销量增长速度和产能利用率均达到巅峰,以62%的销量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合资企业,市场上供不应求,加价购车已成常态。销量虽然未能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这三甲相比,在第二阵营里却势头强劲。也正是这一年,激进战略的隐患已现,但福特沉浸在踌躇满志的喜悦中,没有重视,导致“断轴门”不断发酵。最早是多名车主因翼虎出现断轴问题开始向厂家维权,但长安福特官方却称,“多起事故均为交通肇事引起,而非车辆产品质量问题,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强硬的态度惹怒了日益成熟的中国用户,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车出现,长安福特到年年底不得不承认翼虎的部分生产材料未达标,并发布召回声明。快而不稳的弊端迅速蔓延,但大批新车型带来的销量狂欢,令高管们对长安福特的产品质量问题及供应商监管羸弱视而不见。对中国市场尤其消费者了解上的缺失,更是一大败笔。年,“计划”已经收官,作为收官之作的福特金牛座,却在上市不足3个月的时间就出现断轴。至此,长安福特全系车型的质量倍受质疑,被指责为节省成本不顾质量,罔顾人命。纵观福特发展史,近乎严苛的成本控制曾助其攀上顶峰,也让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但这一次,好运不再。在全系车型“断轴门”不断发酵的年,长安福特全年销量95.7万辆。距离年销百万辆这一步之遥,再也没能跨过去。长安福特此后的销量连年下跌,年,全年销量仅为21万辆,还是在上一年基础上增长16%的结果。同年,通用在中国市场经历两年下滑后,零售量为万辆,旗下品牌中销量最低的凯迪拉克业绩为23万辆。如今再提起合资车型,福特的车已经鲜少被提及。那些曾经闪耀的神车,仿佛已经远遁于历史。百年荣光之下,唯有一地尘埃。当下的热闹更多地属于后辈们造出的电动车,福特或许也曾经寄望于这条“弯道超车”。年,大众与江淮成立合资公司后,福特也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不幸的是,福特选择的合资对象是众泰。对于不断透支着百年荣光的福特,不光是消费者,似乎连运气都不肯再垂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07.html